株洲,
地当湘江之孔道,
南北通衢,
历代既是兵争重地,
又为旅游之所经
株洲,地当湘江孔道,南北通衢,历代既是兵争重地,又为旅游之所经。风流人物,要闻轶事,代有传述,名胜古迹,革命胜地,遍布湘、渌、洣水之滨。
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在株洲境内南部之炎陵县;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,老病孤舟,两次溯湘江而南,留诗十多首;唐代奇女子、慧眼识英雄的名姬红拂之墓在株洲境内的醴陵西山,宋代名将岳飞率军途经茶陵时以枪尖桃D蔸定的“光泉”二字,赫然镌刻在高陇石壁上;宋代大儒朱熹两次到株洲讲学,“朱亭”因他而名;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为茶陵云阳山、灵岩寺、麻叶洞留下了一篇篇日记,记下了株洲的名山胜水。
株洲,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,更有着光荣的一页。茶陵、炎陵(原酃县)是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,毛泽东、朱德的第一次见面,是在炎陵县的十都;红军第一次把党支部建在连上,毛泽东亲自主持的红军战士入党仪式,是在炎陵县的水口;毛泽东亲自批准组建的井冈山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,是茶陵县工农兵政府;毛泽东亲自主持、作出“撤围长少、回师江西、攻取吉安”重大决策、被美国作家史沫特莱称为“朱德和毛泽东采取了一生中最重大的步骤之一,这一步骤扭转了中国革命运动中的一次严重危机”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,举行在株洲市徐家桥头的原协丰长绸布店......
从株洲到炎陵县,将进县城之际,有一座酷若屏风的小山会挡住你的视线,两条清溪夹着它缓缓而流,公路则在它的山麓蜿蜒进入县城。这座小山峰,就是载入了《中国名胜词典》的湘山。册上有湘山古塔。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(公元1617年),是株洲市现存为数不多的几座明代宝塔中的一座。
与湘山塔遥遥相对200米开外的是雄居于湘山另一山头之上的“酃县革命烈士纪念碑”,地处罗霄山脉中段的炎陵县(原酃县),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历次革命斗争中,炎陵人民为建立、巩固、发展革命根据地艰苦奋战,献出了自己的3万优秀儿女,占当时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。1980年9月,炎陵县人民建成了这座纪念碑,碑身高19.28米,表示毛泽东第一次到炎陵县县城的时间---1928年,正面向东,镌刻着“酃县革命烈士纪念碑”九个大安,其他三面刻有题词和碑文。左面刻写着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,中共湖南省委书记(炎陵县籍)张平化诗一首:“梅山洣水出罗霄,革命洪流逐浪高,战火纷飞黑雾散,金光普照红旗飘,开基创业功堪颂,接力长征路更遥,烈士精神永不朽,发扬光大在吾曹。”
炎陵县城东45公里,是国家森林公园桃源洞。它东连江西井冈山,南接桂东八面山,北抵武功山,是湘水赣水的分水岭,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8座,最高峰万洋山主峰1884米,林内现代化珍禽怪木仰目即见。有大枧坑、小枧坑、铁索桥、龙母生双子、黑龙潭、七姑仙、狮子岩、镜花溪等十景点。
桃源洞是一座“绿色宝库”。据调查统计,有木本植物93科、265属、748种,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树种15种,有名贵药材也品种丰富。在偏远山区,还有小面积的珍稀群落,如银杉林、冷杉林、华榛林等,十分珍贵。区内还有许多珍禽异兽,如华南虎、金钱豹、云豹、金丝猴等,达数十种之多。尤其是猴子成群结队, 嬉戏于山林,隐蔽于岩洞,十分惹人喜爱,山间溪涧中还有无数石蛙,肉质鲜美,是上等菜肴。